網頁

2018年2月20日 星期二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 - 良弓藏 亦無傷


實淡泊而寡欲兮 獨怡樂而長吟
聲皦皦而彌厲兮 似貞士之介心

---- 語出三國。曹植《蟬賦》

同時也是琅一梅長蘇請前輩出山論禮後明志之詩句,而蕭庭生作為蕭景禹、蕭景琰與赤焰林家的嫡系傳人,也活出了這兩句話的極致意義

長林之子,蕭庭生當之無愧

琅二片頭的意象改蝶為蟬,用意即在呼應琅一的這段對話,當然也是以長林一家父子三人的故事,呼應曹植通篇《蟬賦》: 首寫蟬之高潔,中寫逃離黃雀螳螂蜘蛛毒害,最後寫蟬落於狡童之手遭害……




整部琅琊二其實分成三個部分

Ep 1-27是長林府世子蕭平章主場,講述沙場艱險,朝堂艱難,平章文武雙全,處事幹練沉穩,對內對外都情義兩全。編劇用幾個事件勾勒出長林王府在蕭歆王朝末期的處境,朝內外的暗潮洶湧,以及平章這個人物的完美魅力

平章是庭生偏寵的兒子,照著當年梅長蘇的形象養,Ep 1-27當中導演用了很多服裝與畫面,讓平章這個人物與琅一的麒麟才子完美重合,只可惜當年的宗主是身在暗處的出題之人,而今的平章卻是身處箭靶明處的解題之人,其中的左支右絀,皆在不言中


黃曉明的演技比想像中好,不談之前說的那兩場戲,整體來說,搭配著角色原本的魅力,黃曉明的平章還是讓人印象很深刻的,尤其最後與妻訣別那場戲著實讓人動容
Ep 26,平章做出決定,成為琅二的重要轉折點,誠如當時世子妃所求,或後來平旌的哭訴,蕭平章應該可以有更聰明的決定,我們也從後續的發展中看得出來,沒有了平章的長林王府,其實根本是注定衰敗,即便後來平旌接下軍務,但論內政的精明圓融,別說平旌接不下這塊,連庭生都未必有他的本事。平章其實也一直都知道敵人目的何在,他也清楚自己的重要性,但卻依然選擇了無愧良心的那條路...
平章最後對平旌說對不起,因為他幫弟弟做了選擇,他讓弟弟走了他自己不願意走的路...

Ep 28-38為長林府老王爺蕭庭生主場

這一段裡面有最多琅一的回憶殺,不只是畫面回憶殺,更有無所不在的靈魂回憶殺,而蕭庭生這個人物也成為整齣戲最核心的價值。庭生一生艱苦,出生在最冷酷的地方,被養在最尷尬的位置,戎馬一生,卻難得善終。然而庭生的一生卻也有那麼多幸運,有梅長蘇親傳(雖然我怎麼想都覺得這師父應該也傳沒幾天XD),得蕭景琰教養,就像他自己說的,這大半生位高權重,卻幾乎從來沒有被猜忌過,無論為子為臣或為兄,他都已算至幸
庭生繼承了蕭景琰與梅長蘇的遺志,融合了最完美的品格,真正做到了貧賤不曾移,富貴不能淫,蕭景琰傳他無字牌位、傳他朱弓、甚至最後我們也知道....蕭景琰把自己的靖王府也傳了給他...當年林家無後,但蕭庭生真的可算是最完美的赤焰後人,沒有血脈卻更勝血親
藺晨給了蕭庭生一句評價 "志不在此 非不能也",總括了蕭庭生的一生,一生的堅持,一世的操守。其實庭生不算真的有經歷過蕭選朝堂的黨爭,也不算真正見識過帝王的制衡權術,但他的聰慧讓他看透了這一切,以至於最後的朝堂諫言如此擲地有聲,也為所謂帝王心術,給出了最超然的結論
庭生同時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好父親,對待養子不執著於血緣,對待最後留下的兒子也不執著於名位,盡長林忠魂,卻灑脫看待功業與長林之名,最後要平旌遵從本心本性,那已經超越了"名利於我如浮雲",而是真正只忠於自己內心信仰,全然不留戀身前身後的任何東西,鳥盡弓藏又如何,庭生的這份不執著像極了當年的靖王蕭景琰,不管值不值得,只為心中那份安寧。或許對庭生來說死後長林隨即封府撤旗都已經不算什麼,他要的那份善終早已得到,「衣冠葬王陵,遺骨歸梅嶺」,除此之外,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赤焰與長林的延續,從來不在血脈間,而在那刻在骨子的情義裡

網友剪輯,非常震撼的琅一琅二蕭庭生

Ep 39-50是蕭元啟主場
平章與庭生的終局都結束在選擇,一個選了戰死沙場,一個選了保朝局清明邊疆安寧,而最後的蕭元啟也結束在選擇。

蕭元啟這個人物鋪陳得相當精采,演員吳昊宸在年輕一輩演員中更是出類拔萃(某程度覺得他比黃曉明的表現更好),元啟在整個故事裡從頭至尾有無數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但一次又一次,他沒有選擇跟長林父子一樣的路
庭生對元啟的那一次教誨讓人動容,庭生也比任何人都有資格對元啟的際遇說這些話,庭生出自掖幽庭,蕭景琰十數年被形同流放,蕭元啟實際上沒有比他們更慘,卻作了無法回頭的決定....人生其實在太多時候只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而在大部分的時候,這些選擇也不一定有所謂的對錯,但這些選擇堆疊起來,卻也就決定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長林王府的結局,荀飛盞看到的是忠義,蕭元啟看到的卻只是人死燈滅不過如此,在這個故事中他有太多機會可以看,在大部分時候他也看懂了,看懂蕭平旌的"不是不懂制衡,只是有所不為",也看懂老王爺在朝局中的選擇,但這些看懂於他而言只是不可重蹈的前車之鑑。蕭庭生說得對,人生不是你有多少資質,也不是你有多少機會,而是你選擇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老王爺選擇清清白白回去見先輩,蕭元啟選擇寧願我負天下人,很實際的選擇,說實話結局也不一定真的都這麼壞,但元啟其實也就只看懂了長林父子的一半,他看懂他們的苦與悲,卻看不懂那悲苦之後的心所安處,他從頭到尾都沒有看懂,人生在世,心安,才是最大的幸運

琅二的佈局是一個群像,誠然在故事的細膩度和節奏的緊湊度上都不如琅一,尤其前半段的濮陽瓔實在有點太硬拗,前後也都有一些敘事太拖泥帶水又太煽情,與琅一幾乎沒有一場廢戲、沒有一個廢鏡頭的狀態大不相同。然而在人物刻畫上,琅二其實更勝琅一,風起長林完全拋開了琅一那種"從外向內"的人物描畫手法,沒有所謂"江左梅郎"的江湖渲染,幾個主要角色的塑造都是由內而外,當朝天子、長林世子、乃至長林老王爺是什麼樣的人,劇本都沒有太多既定的旁人之言,完全靠角色的行事為人去撐起他們自己在觀眾心中的形象,這讓風起長林的角色塑造更真實,觀眾一點一滴去認識角色的內心,也一點一滴去體會這些人物的複雜,最後由觀眾自己作出結論

歷史格局部分,從琅一到琅二,其實都在講天下萬民與帝王權術,蕭選的制衡手段在中國歷史上幾乎代代都能找到範例,荀白水的"罪在將來"之論,宋太祖與明太祖也都用過。所以從琅一開始我就一直覺得我很難說蕭選縱容黨爭到底錯在哪裡,琅二裡宋浮荀白水的防範,從某種程度來說也實在是合情合理,然而海宴用了元啟的故事揭開了有心與無意的區別,也用了蕭庭生的最後諫言,呼應梅長蘇與蕭選最後的對話,跳開恩仇,蕭庭生的為君論格局更加開闊,制衡是因憂懼,但為君者本就該憂懼,因萬民而憂懼,而非因權位而憂懼,這就是為什麼蕭景琰與蕭歆都能夠不忌功臣的最終答案,因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為君是為百姓,不是為權位,蕭元時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而蕭平旌的江湖人生又何嘗不是父親與武靖爺想做卻沒有機會做的事呢?

鳥盡弓藏,自古功臣最怕的結局,在長林王父子三人心中卻輕如鴻毛,最後的長林王府沒有再重新開府,我彷彿能看到這個赫赫王府的未來,或許隨著時間破敗寥落,卻如同那相通的蘇宅一般,雖然後人已不明緣由,卻依然默默庇護著赤子之心不滅的長林子孫


琅琊榜系列延伸閱讀:
【琅琊榜】景琰別怕 - 誰言當時年少,碧波 孤影 殘生

【瑯琊榜】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論瑯琊榜的有所為有所不為

【琅琊榜】無雷推薦文 – 遍識天下英雄路,俯首山影有琅琊

【瑯琊榜】瑯琊在上,一掃中國影視劇16年陰霾

【瑯琊榜】首刷完結 - 小殊心中的家國天下

【瑯琊榜】圓了那一輪歷史夢的江左梅郎


外科風雲 – 堅持初心,方得始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