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影評】心靈小屋 - 教會與神學所無法回答的問題...


一直都很喜歡這本小說 - The Shack,中文譯本為圓神出版
事實上隨著年紀越大,對教會的觀察越多,每一次重新拿起這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有朋友問我,看完推不推薦這部電影...
Well, 其實不管書或電影,我都不推薦給非基督徒看
這本書是為基督徒寫的,特別是長年在教會中卻無法被標準答案所滿足而痛苦掙扎的那群人而寫,說坦白話如果本身對那些標準答案毫無概念的人,我是真的沒搞明白過他們是怎麼跟風說喜歡這本小說的



小屋的故事以麥肯的痛苦為基底,探討苦難大哉問,探討毫無理由降臨在無辜人身上的苦難,電影比較可惜由於時間所限大部分都集中在麥肯的心結上,但其實書中很大的篇幅在講三一神論,初看論述時覺得兩件事毫無關係,但其實看到最後會訝然發現,苦難或許根本不可能有直接的答案,但走過最深痛苦的關鍵只在於真正認識神本身
事實上麥肯的苦難只是一種象徵,幼兒之死總是能引起一般人極深的共鳴,但小屋真正要傳達的是如何處理麥肯的痛苦,無論妳有沒有跟麥肯一樣的經歷,痛苦都不一定會比麥肯少

小屋當年最讓我驚訝的或許是作者的巧思,他試圖打破千年教會教條中所定下的毫無根據卻又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所以他讓三位一體用這樣的方式出現,誰能說他錯了呢? (well 我很認真查了一下對於小屋的神學批評,當發現那些高級基督徒只能批評說三位一體表現成三個分開的人就是異端的時候我就笑了,講得好像傳統神學三一論就能說清楚神的全貌一樣)
更重要的,對於那些從內心深處發出,卻總是被急於搪塞標準答案的問題,作者用很深的耐心去陪伴去包容去接納,也用上帝會用的方式給出或許不是人一開始要的,卻是人真正需要的結果

總是說,護教大師C.S. Lewis早年寫過一整本神學論述談苦難,但他真正產生深遠影響的苦難書籍卻是失去妻子後真實記錄心情的卿卿如晤
小屋也是一樣,作者William P. Young出生於宣教士家庭,卻在跟隨父母於新幾內亞宣教時遭當地人長期性侵至中學返國,他的信仰經歷從破碎到重建,對於從出生就只能deal with各種教條、教導、條列式框架、以及活在"我每天都要努力做個好基督徒,應該要善良有愛心,應該要婚姻美滿家庭幸福愛神愛人不菸不酒沒有壞習慣,教會最棒都是有愛心的人"幻想空間中的基督徒而言,William P. Young很明顯完全理解這些傳統論述所帶來的痛苦,小屋帶著這個世代的教會叛逆跳出所有外加的框架和幻想,真正回到聖經裡去看上帝如何描述自己以及上帝如何描述自己與人之間的關係

整場電影下來,從頭哭到尾 (堅持自己一個人去看絕對是正確的選擇orz)
我曾經說過,我只有一個理由能感謝曾有過的童年,那就是讓我長大在看許多戲的時候,對很多強烈負面情感諸如自厭、厭世、仇恨、麻木等有著極深的共鳴,這是為什麼對於某些類型的作品好像有時候我比別人catch的速度快很多,小屋也是
電影濃縮了小說,所以更明顯,麥肯與神的每一句對話、每一個問題、每一場憤怒...我都說過、都問過、都經歷過...
哭成這樣,不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去憐憫這個失去愛女的父親,而是每一個質問都讓我回憶起自己曾經的每一個哭喊

回到電影本身...
從單純評論的立場來看,這部片某程度讓我失望
大概是因為剛好同時在看類似情節設計的英國影集【Broadchurch】,就更能感受到小屋的缺陷
雖然劇本修得不錯,重點都有抓到,然而後半段節奏太快,導演經驗貧乏,手法稚嫩,理應如此深刻的故事卻敗在不夠沉穩
而演員的部分就更是場災難,整齣戲唯一從頭到尾演技都有在線的應該只有Octavia Spencer吧......男主角Sam Worthington在需要表達比較極端的情緒時就極其出戲,演聖靈的Sumire整場下來永遠皮笑肉不笑有夠可怕,演Missy的Amelie Eve都比她出色得多
整體製作比起一般電影,大約就是個教會聖誕短劇比上倫敦劇場的感覺,人才捉襟見肘,至終只做出小孩子過家家的陽春感

推薦基督徒拿小說來看
非基督徒就大可不必浪費這個時間這樣

喔對,當耶穌說他不是基督徒時,那種突然間的釋懷簡直來得猝不及防啊0.0
看完電影出來之後突然一個很深的感覺...我信神,只是我真的無法相信教會裏面教的那個神,以及傳統基督徒所活出來的那位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